昂贵学费换来怎样的盛宴--解密中国EMBA教育
自2004年下半年至今,中国本土培养的首批EMBA(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直译为“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员陆续毕业。与两年前入学时的暄嚣相比,这些“天价硕士”离校时引起的关注相对要平静多了。但在他们的背影后,各校间新一轮生源大战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用理性的眼光审视,不难发现EMBA在中国已经超过了为高层管理人员“补课”的本来意义,留给我们太多值得深思的空间。
学费“暗战”何时了?
今年全国商学院EMBA春季招生计划一公布,着实令许多人感到有些意外:原本昂贵的学费不减反增。调查显示,共有10家商学院提高了收费标准,学费平均上涨1.94万元,而其余大都维持往年收费标准。
武汉大学首届EMBA学员毕业典礼现场。
唯一例外就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两年学费仅收13.8万元,这无疑创了近年来国内EMBA学位教育的最低价,比一些学校少了近20万元。对此,校方负责人胡立君教授的解释是:“我们的价格是根据自己的综合实力而定的,根本没有打‘价格战’与其它学校抢生源的想法。”
事实也是如此,涨价的学校招生行情更加看好。教育部对EMBA的指导价格为20万元,而目前各校先后公布的EMBA学费正屡破中国教育史纪录。像复旦、北大、清华、中欧、长江、上海交大等7所商学院,EMBA学费都在25万以上,这还不包括出国接受培训的交通、食宿等费用,但每个指标都有数十人在竞争。
一些教育界人士对涨价有多少理性成份持怀疑态度,理由是价格和国际看齐,教育质量却无法与国际著名商学院相媲美。甚至有评论认为,涨价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场“荣誉战”。比如被大家认为最好的EMBA涨价了,那么你不涨价就意味着比他差,结果就导致学生多支付了数万元,结果买来的“知识”还是和过去一样。按照“学校越好学费越高”的不成文规律,名校间还要为学费标准“暗战”。
武汉大学首届EMBA班的50位学员毕业合影。
这似乎让我们又看到了MBA教育由盛转衰的脚印。十几年间,国内MBA教育从无到有,发展迅猛。然而,各地层出不穷的MBA却令人眼花缭乱,以至于良莠不齐。如今,处于起步阶段的EMBA在培训市场上引发的“圈地热”,让不少有识之士开始担心它会重蹈MBA覆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