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公布全球最新排名
中国EMBA项目步步赶超老牌商学院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公布其2008年全球EMBA项目排行榜。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合作的EMBA项目连续3年跻身全球8强,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独立商学院,全球排名第23位,与2007年排名相同,这也是中欧连续5年进入世界25强商学院的行列。
据介绍,该排名的评定标准主要分属于三个领域:学生综合素质及其职业发展,学院的学术成果和研究能力,以及学院的国际化程度。
在今年公布的榜单中,《金融时报》分别将入选的95个EMBA项目按照其评估结果依次划分为若干组,形成了4个梯队。排名前9位的项目组成了领先的第一梯队,在第一梯队的9个项目中,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是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 EMBA项目。和第一梯队中的其他8个项目相比,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3班毕业生的平均年薪排名位居全球第4,达273599美元(按世界银行标准购买力相对值平价进行调整);项目师资的国际化程度高达93%,这一单项指标的排名位居全球第4。
和复旦大学的EMBA项目相比,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虽然仅名列第23位,但却是中国独立商学院自办的EMBA项目排名最高的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也是亚洲唯一一所3项课程(MBA,EMBA,EDP高管人员短期培训课程)全面进入世界25强的商学院。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EMBA在2008全球商学院的排名中,超过了许多老牌美国名校如密歇根大学(排名28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排名并列30位),康奈尔大学(排名32位)。根据《金融时报》的调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学员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平均年薪已经达到21万美元,是全球EMBA学员收入最高的12家商学院之一,学员收入已经超过了杜克大学、密歇根大学、瑞士洛桑等老牌名校的EMBA学员。
近年来,EMBA教育开始出现中国热,中外合作办学热继续升温。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主任梁能教授指出,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现在中国EMBA市场已经成为世界顶尖商学院的兵家必争之地,各国名校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2001年,《金融时报》EMBA排名开始时,榜单上只有两个在中国举办的项目,而2008榜单上的中国项目已经有10个,国外商学院在华举办或招生但未能进入《金融时报》榜单的EMBA项目则远远大于这个数目。
与中国热同时而来的是合作办学热,2001年的EMBA50强,全部是独立品牌;2008年的榜单上,则有15所是联合办学的合作品牌,其中前3名全部为合作品牌。此次排名第8位的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就是由中国教育部正式批准的首个中外合作的EMBA项目。
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EMBA课程则是中国第一个EMBA项目,也是目前全世界规模最大的EMBA项目,2008年招生626人,明年还将扩招90人。过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只有上海校区是春秋两次招生,明年也将在北京和深圳实行春秋两季招生。
梁能教授表示,虽然国际宏观经济的危机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管理教育的需求,但是国际教育界的经验和惯例证明,受到冲击将主要是办学质量差的、没有明确战略和特色的弱小商学院,质量高、声誉好、目标远大、号召力强的顶级商学院一般很少受到影响。
与中国EMBA市场高速成长相对应的,是英美商学院市场重要性的下降。梁能教授分析说,如果剔除合作办学项目,按更能体现一个学校全面水平的本土EMBA项目的排名来看,英美商学院EMBA项目的传统竞争优势有所下降。如西北大学,其本土EMBA项目排名在过去3年从第10位降到第13位,直到今年的第21位,连续3年排名大幅下降的美国名校还有杜克、康奈尔、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根据对《金融时报》榜单上的41家美国商学院和10家英国商学院平均排名计算,美国商学院在2004、2006、2008三年平均排名持续下降,而且降幅相当大,分别为39、50、58;英国商学院的平均排名也同样大幅度下降,三年的平均排名分别为27、38、46。
美国商学院对考生吸引力下降的这一趋势也从GMAT考试成绩的报送院校变化得到了证实。根据GMAT考试主办单位GMAC的统计,从2001年到2007年,亚洲籍考生的GMAT成绩报往美国院校的比例从2001年的75%,下降到了2007年的66.3%。
梁能教授指出,商学院教育的重心,已经开始向亚洲地区倾斜,对中国商学院来说,这既是进一步发展的大好机会,也会遇到世界名校兵临城下的挑战。因为在本土遇到发展瓶颈的欧美传统名校正在将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向发展中国家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哈佛大学和沃顿商学院在过去两三年间分别在上海设立办事处就是一个鲜明的信号”。
记者 周凯